何炅快乐店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395|回复: 10

人生三省 (最近读的一本书)每日一则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5-10 11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嘉泽 于 2011-5-14 21:12 编辑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前言
   《论语》曰:“每日三省吾身”。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名言。它饱含着人生的智慧。
人人皆需自省,即便孔孟圣人也亦如此。思想的火花常常在自省中迸现;人生的智慧常常在自省中吾出。
    人生必须自省。因为人们常常被利欲所诱惑,在错误中不能自拔。自省能使人辨明得失,在思悟中权衡利害,在酌悟中知道进退。
   生活在当今的世上,人人都不容易。有些人总想出人头地,却总是局于人后;总想大功告成,却总是一事无成。于是,有人怨天尤人,有人破罐破摔。总结人生平庸、人生困顿甚至失败的原因,其中重要一条,就是缺乏自省,或者从不反思自我。
   何谓自省?自省实质上是一种自责后的惊醒,是一种内省后的明白,是一种思考后的觉悟。一个人不善于反省的人,已经过去的,他不明曲直,不知正误;正在经历的,他患得患失,处险而不察。如此人生,岂能不平庸?岂能不困顿?
   因此,我们需要倡导人生自省。应当说,我们的人生中,最需要补习的功课,就是学习自省,最容易引导你成功的智慧,当是时时进行自我反省。而在自我反省中,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得失之省、利害之省与进退之省。这三者正是构成了本书的内容。
    ——得失之省。得与失是生命追求过程中的两种形式和两种结果。反省人生中的得与失,目的是让我们感悟出人生的辩证法:福祸相依,得失互变。人生在世,不必过于为得所喜,也不必过于为失所优。舍得起,放得下,才是真正的大聪明。
   ——利害之省。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。然而,诱惑常让人们视害为利,贪欲常让人们唯利是图。反省人生中的利于害,目的是让人们醒悟出人生的义利观,亦不可为贪利而陷入人生泥潭,切不可为趋利而害人害己。生命之舟,承载不了过多的私欲和贪心,力戒贪心,与人共享,才能获得生命的大自在。
   ——进退省之。自古以来,人们往往喜进厌退,以退为耻。然而在智者看来,退进自如者方能稳超胜券。反省人生中的进与退,目的是让我们参悟出运筹人生的生存之道和必胜之法,无退则无进,莫把一味的“进”当做勇敢有为,灵活的“退”决不是屈服与懦弱。知进知退,才能称得上人生的大智慧。
   有人说,上帝是公平的,他拿走了你的一样东西,还会赐给你另外一样东西。所以,无论我们正在经历着或将要迎来是怎样的人生,都要以自思、自省的态度理智面对。有了这样的人生智慧,你就会生活风光无限,生命精彩出色。
   因为,自省可以改变人生。
发表于 2011-5-10 11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5-11 1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嘉泽 于 2011-5-14 21:13 编辑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第一篇: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得失之省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——感悟驾驭人生的辩证法
         
人生在世,有得必有失,得与失从来都是在转换中共生存。得到了名利,就会失去自由;得到了财富,就会失去淡泊;得到了事业的成功,就会失去平淡的生活。同样,如果我们失去了太阳的照耀,还有星星和月亮的拥抱;如果我们失去了山的磅礴雄伟,还有海的博大深远。上帝是公平的,他从你身边拿走一样东西,肯定会赐给你另外一样东西,肯定会赐给你另外一样东西。懂得了得与失的关系,吾出了得与失的真谛,人生才能少有挫折,多有收获,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,从狭隘走向博大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一  人生就是得与失的转换过程
           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、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。这是两句千古名言。人的一生,就是得中有失,失中有得,得到的,未必是好的,失去的,未必是坏的。得与失总是相辅相成、辩证统一的。你得到了太阳,就会失去月亮;得到了成熟,就失去了天真;得到了繁华,就会失去宁静。不经风雨,怎能见彩虹?生命的过程,就是在得与失及其相互转换中走向终点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5-14 21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嘉泽 于 2011-5-14 21:10 编辑

    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1 .人生的得与失总是结伴而行
         何谓得?得就是拥有;何谓失?失就是失去。拥有时,并不代表如意;失去后,也并不表示结束。有得必有失,有失必有得,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得与失的过程。
        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,得到与失去、成功与失败总是交错地出现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。得到的时候,不矫饰;失去的时候,不言败。不仅要经得起成功的洗礼,还要受得住失败的考验。在得失成败之间,要有着拿得起、放得下的精神。
        在人生的道路上,很多时候得亦是失,失亦是得,得中有失,失中有得。在得与失之间,我们无须不停地徘徊,更不必苦苦的挣扎,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。我们要清楚,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,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、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,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、最存粹的东西。
        从某种意义上说,得与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。你得到了白天,就失去了黑夜;得到了春天,就失去了冬天。“上帝”是公平的,他赐予你一样东西,肯定会拿走你的另外一样东西,我们只有真正领会到了得与失的真谛,才可以生活的更加快乐,更加幸福。
        那么,得与失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?其实,得与失没有绝对的标准,可谓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但是有一句谚语说的好:“别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”这个得与失的标准非常直观,一个西瓜的价值远远大于一粒芝麻嘛!
        得与失的标准有时候是不能量化的,比如说,你捡了一粒芝麻的快感大于捡到一个西瓜,那么孰得孰失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得与失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,而是有它的主管标准,所谓“的是寸心知”,大概就是这个道理。
        所以,人生在世,重要的不是得与失,而是在奋斗的过程中要感受到充实和快乐。不论是得到还是失去,只要让自己更快乐,让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意义,那就是最宝贵的得。
“人遗弓,人得之”,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。放下了,才可以重新拿起,要相信,一扇门对你关闭的同时,必定有另一扇门向你敞开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头像被屏蔽
发表于 2011-5-19 15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5-31 17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    2.得与失会在付出中相互转化       
         “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”
        人世间的事情,有了付出才有回报,没有无回报的付出,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。付出越多,得到的回报越大,如果只想别人给予自己,那么“得”的源泉终将枯竭。
        春秋末年,齐国的国军荒淫无度,横征暴敛。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,对他的僚属说:“君王用这种榨取的手段,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,但这种取是‘取之犹舍也’。仓储虽实,但国有不固,终是‘嫁衣’。”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,大开自己的仓储接待饥民,用大斗出借谷,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,“予民于惠”。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君王种田效力而投奔与田成子门下,一时“民归之如流水”。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,借出的是粮食,收进的是民心,貌似给予,实则得到。果然,齐国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族所得。
        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双刃剑与两面刀,正面固然锋利,反面同样能够伤人。看惯了人世间上演的一幕幕祸福纠缠、庆吊相随的悲喜剧,一个成熟的人窥探了其中的道理,便得亦不喜,失亦不忧,此所谓“得失两便”。生活就是这样,似得却失,似失还得,失中有得,得后有失。任何一件事情,都有反正两个方面,且随时相互转化。
       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,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看到的,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,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,让她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

由于接近考试,所以没怎么上传请谅解!!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8-16 15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战国时,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。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,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却又十分落魄的士人,这个士人名叫冯谖。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,决心为他效力。
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他封地薛邑讨债,问谁肯去。冯谖说我愿意去,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,需要买些什么东西。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!冯谖领命而去。到了薛邑后,他见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。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,老百姓都颇有怨言。
于是,冯谖召集了邑中居民,对大家说: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,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,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,利息也不用偿还了,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,今天当着大伙的面,我把它烧了,从今以后,再不催还。说着,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,把债券都烧了。
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,个个感激涕零。冯谖回来后,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?冯谖回答说:不但利钱没讨回,借债的债券也烧了。孟尝君便很不高兴,冯谖于是对他说: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,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,这就是。焚券市义,这对您收回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!
果然,数年后,孟尝君被人    ,齐相不保,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。薛邑的百姓听说是恩公孟尝君回来了,全城出动,夹道欢迎,表示坚决拥护他,跟着他走。孟尝君深为感动,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。
这就叫好与者,必多取,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。
明白了得与失在付出中的相互转化,便掌握了人生智慧的真谛。
3.用理性和智慧来度量得与失
我们把握不住得失,是因为有的得失过于深刻,我们缺乏洞察它的远见卓识;有的得失似是而非、亦真亦假,我们少了判断它的辨析思考;有的得失虽然一目了然,我们却又因一时冲动,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。得失不会顾及我们的感觉,他需要与理性为伍。
人们难以驾驭、被得失所左右,往往是隐性得失。所谓隐性得失,就是那些非显而易见的或是容易混淆的得失。隐性的得失容易被人忽视。
有的得失藏匿很深,而且潜伏期很长,一般人是很难把握的。但有的是隐性得失藏匿得并不深,我们却把握不住它,那是因为我们的忽视,或是欠缺了一些思考。
古人告诫我们:凡事三思而后行。我们每做一件事情,实际上都在播撒着的是的种子,但我们又常常处于无意识的漫不经心之中,直到它开了花甚至结出果来,才大吃一惊。比如,有的人爱发牢骚,发牢骚的时候并没有影响到自己什么,但到了关键的时候,发牢骚变成了罪状,现实中持这种亏的人已经很多了。有的人做好事,仅仅出于良心、道义,压根儿就没想过得到回报,可不久就有人来感恩回报。
俗话说: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人的不理智就在于:只有心栽花,而无心插柳。想到有利可图的时便去做,而做事情的时候从不考虑会失去什么。如果我们换一种态度去做事又将会怎样?相信得与失的结果正好相反。
有时得失像是迷魂汤,在你乐呵呵的以为得到了许多的时候,实际上却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。
眼前的利益容易让人动心。人之所以目光短浅,并不见得都是视力太差,而是因为我们们太现实了:眼前的,我们不能放弃;眼前的,我们又不能忍受。
其实,我们面对的种种得失绝大多数不需要用远见卓识来判别,有的明知是不可为的,只是因为我们对眼前的诱惑或失落过于冲动,才不计后果。只要我们多一些理智,少一些冲动与侥幸,就能冷静的看待和对待眼前的得与失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泡菜幻想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11-8-18 17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9 14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学上的少。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9-16 16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4.舍得付出才会得到美丽人生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要想获得,你首先必须先学会付出。
有一对贫穷的夫妇,约翰和妻子珍妮。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儿,又苦又累;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儿,以贴补家用。
冬天的一个傍晚,小两口正在吃饭,突然想起了敲门声。珍妮打开门,门外站着一个冻得打战的老头,手里提着一个菜篮。“夫人,我今天刚搬到这里,就住在对街。您需要一些菜吗?”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,神情有些黯然。“要啊!”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,“胡萝卜很新鲜呢。”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:“谢谢您了!”
关上门,珍妮轻轻的对丈夫说:“当年我爸爸也是挣钱养家的。”
第二天,小镇下了很大的雪。傍晚的时候,珍妮提着一罐热汤,踏过厚厚的积雪,敲开了对街的房门。
两家很快便结成了好邻居。每天傍晚,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,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。
圣诞节快来时,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:“他穿得太单薄了,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,怎么受得了?”约翰点头默许了。
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做成了。平安夜那天,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玫瑰花,插在装棉衣的袋里,趁着老人出门购菜,放到了他家门口。
两小时后,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,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的打开门,然而,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。
“嗨,珍妮,”老人兴奋的微微摇晃着身子,“圣诞快乐!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,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。”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,“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,是很不错的棉衣呢。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,送给约翰穿吧,他上夜班用得着。还有,”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花地道珍妮面前,“这枝花给你。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,我淋了些水,它美得像你一样。”
奉献爱心,去爱他人,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做到的事。一句话、一个微笑、一束花就够了,这对我们并不损失什么,却可能因此而帮助别人走出困境,同时也美丽了自己的一生,何乐而不为呢?
无数事实证明,一个人得到的东西,大致上与他的付出成正比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何炅快乐店论坛 ( 京ICP备09017460号-1 )

GMT+8, 2024-11-24 03:25 , Processed in 0.132742 second(s), 10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